5月20日,由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的201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节能环保英才专场招聘会在恒大ems手机登录入口举行。
虽然细雨绵绵,但却丝毫抵挡不了毕业生前来应聘的热情。早上9时许,招聘现场人头涌涌,不少招聘摊位前已排起了长龙。记者在招聘现场了解到,本次招聘会呈现出环保节能企业聚集、招聘企业数量“井喷”、提供岗位丰富等特点。500多家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到场招贤纳士,提供近万个工作岗位,吸引了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肇庆学院、嘉应学院、恒大ems手机登录入口等多所高校近5000名毕业生入场求职。
环保招聘会为何如此“火爆”?
求职者、用人单位、环保院校怎么说?
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毕业生:“希望学以致用,为环保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在广州市广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前,记者看到了前来应聘的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学院环保工程系大二学生郑韦琪。她告诉记者:“由于应聘的都是热门企业,排了很久的队,从8点左右到现在,才应聘第三家企业。”
“专业成绩好至关重要,如果成绩好,招聘方会就对你另眼相看,今天来应聘的人这么多,企业首先看的就是我们的专业成绩。此外,如有环保类相关从业资格证则更有优势。”经过前两家公司的面试,郑韦琪颇有感触地想告诫学弟学妹,“专业知识一定要学扎实,在校期间,该考的证都要考,提前做足就业准备。”
王超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学的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他告诉记者,环保行业是朝阳产业,自己读的是环保专业,以后也想从事环保行业,而在学校学的都是偏理论的知识,希望通过实习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跟王超一样,现场不少环保专业应届毕业应聘者认为,现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备受关注,环保产业的前景也必将越来越好,都希望自己能学以致用,从事环保工作。
来自广东职业技术学校环保专业学生陈艳萍就表示,希望能从事水质化验方面的工作,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微薄之力。她说:“在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当下,能从事环保工作,参与并解决环境问题,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企业:“专场招聘会更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人才”
本次招聘会进场的企业近九成为节能环保单位,其中不乏北控水务集团、东莞水投集团有限公司、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观澜南方水务有限公司、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等行业内具有影响力单位。
招聘会已开始1个多小时,而招聘会企业进场签到处仍有不少企业前来登记申请落实展位。其中,一家来自顺德的环保服务企业负责人说:“得知有这个招聘会已经晚了,报不上名,今天来现场碰碰运气,结果还是被告知没有展位,没能安排进场。”
“来环保专场招聘最大的优势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好,比较容易上手,入职后一些基本性的环保上岗证都能较为轻松拿下。”东莞石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刘德顺说,“去年,我们也在环保专场招了40人到公司顶岗实习,最后留下了工作有20多人,对留下的人员我们也是比较满意的,而离开的也不是不好,更多是因为个人原因选择离开。”
广州市广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本次招聘工作的行政人员黄小姐也表示,由于是环保行业比较特殊,需要专业人才,通过环保专场招聘会更能找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她说:“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本次招聘3个岗位共需10人左右,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已收到了30多份简历,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人才。”
“从事环保服务行业,往往就是服务项目在哪,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要到那,而且,户外作业经常风吹雨淋日晒,相对辛苦。我们原以为现在的学生可能都不愿吃苦,但没想到大部分应聘者也都表示已心理准备,可以接受。”黄小姐说。
学校:“为社会培养更专业、更优秀的环保人才”
“今年与去年相比,参展企业增加了200多家,去年参展企业是300多家,今年原计划是300至350家,但实际参加的企业达到了520家。”作为本次招聘会的承办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孙水裕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法律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社会和企业对环保认识越来越高,今年整个环保产业对环保专业人才需求的“温度”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学院现有应届毕业生3225人,定岗实习生3546人。“但从目前的招聘情况来看,环保专业人才是供不应求的。”孙水裕说。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和社会对环保专业人才的“个性”需求,学院重视并将企业环保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计划当中,培养更多“对口”人才。
“这是学院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专业、更优秀的环保人才。”孙水裕介绍说,根据社会的发展对环保人才能力的要求,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学院增设了实验条件和培训条件,提高学生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的更高需求。如监测方面,原来的实验室监测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自动监测、无人监测和卫星监测等更先进的监测手段已逐步被推广和使用,为此,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更专业实验条件供学生锻炼,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新的监测技术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