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
图片
  • 1
  • 2
  • 3
  • 4
  • 5
  • 6
图片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国学概论课程标准2014版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于:2014-10-15   点击次数:3444    文字:【】【】【

 

 

 

 

 

《国学基础》课程标准

 

 

 

 

 

 

二〇一四年六月


《国学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全院公选课

学时:32(含实践课学时)

学分:2

制定人:于江丽、姚永泳

2、课程定位

“国学经典导读”是恒大ems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恒大ems特色课程之一,属人文素质教育课。

国学是一个凝聚着无数先辈的智慧和心血,具有浩瀚文献以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的思想、学术体系。国学不仅深刻持久地影响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走向,提供了中国士大夫和普通民众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要养分和依据,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所有古老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民族始终能够维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许多思想和情愫能跨越千百年时空,至今依然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在世界历史长河中对其他文明也广泛辐射并发生深刻影响。

本课程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思想感情,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能感受到古代圣人们跨越千年的智慧和从容的生活态度,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3、课程目标

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一是增强同学们对国学文化的基本认知。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使同学们从理性上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二是为同学们提供一个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的知识平台,以利于他们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次上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

 

 

 

 

 

名称

目标

知识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国学经典作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扎实的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力目标

1、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2、 在生活中能运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素质目标

1、提升学生文化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贯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4、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达到《国学基础》课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语文基础,在阅读理解与作品评价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国学赏析与当代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1、 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有侧重点地解读各家思想,尤其以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为主,从小处着手,体味古人思想。

2、 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力求做到语言疏通、课堂讨论、分析点评的有机结合。

3、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本课程成为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和个人修养的园地。

4、在赏析国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将优秀的传统思想贯彻于学习、生活中。

 

6、实施建议

6.1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编号

项 目

任 务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与建议

结果(可显示)

1

前言部分

概说国学

认识什么是国学以及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

明确国学的地位、国学的现代意义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了解国学。

2

前言部分

国学基础

进入国学,对国学名称的起源,以及小学、校雠学、经学、诸子、史学等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了解

对国学的历史、组成部分有所了解,逐渐养成一种文化思维和文化自豪感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了解国学构成。

3

项目1: 第一部分

任务1-1:

儒家经典原文解读评析一(《大学之道》原文)

1.《礼记》介绍

2.《大学之道》解读

3.《大学之道》评析

 

 

通过原文解读,深刻领会儒家经典的精神实质,明确恒大ems校训精神。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1.对儒家经典原文有一个直观把握和辨别

4

项目2:第二部分

任务2-1: 

儒家经典《论语》选段解读评析一

 

1. 《论语》“学而篇”、 “为政篇”、 “里仁篇”等章句的思想内涵;

2. “仁”和“义”、“忠”、“信”之间的关系。

 

1.通过对相关章句的赏析和解读,深刻领悟“仁”和“义”、“忠”、“信”之间的关系。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1.对《论语》经典章句有一定的理解,领会“仁”和“义”、“忠”、“信精神”

 

5

项目3:第三部分

任务3-1: 

儒家经典《论语》选段解读评析二

 

 

1.了解修身明德的内涵。

2.修身明德的标准。

 

能在对修身明德的理解上指导个人行为。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了解和掌握修身明德的内涵和标准

6

项目4:第四部分

任务4-1: 

儒家经典《论语》选段解读评析三

 

1、   如何具体实践仁爱

1、孔子 “礼”的内涵。

2、“和而不同”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3对“和而不同”概念的理解。

 

1.在本次学习的基础上,能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即如何具体实践仁爱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1. 通过本次学习,理解“礼”和“和而不同”

2. 增强实际运用能力,即如何具体实践仁爱

7

项目5:第五部分

任务5-1: 

儒家经典《孟子》选段解读评析

对儒家经典《孟子》中有关“性善”、“民本”、“兼济”、“取义”若干章句的解读评析

在学习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共性深刻地认识到这些思想精华对我们做人积极影响。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通过对儒家经典《孟子》中有关“性善”、“民本”、“兼济”、“取义”若干章句的解读评析,使同学们领会这些思想对做人的积极影响,

 

8

项目6:第六部分

儒家思想综合评析(一)

 

1、儒家的概念与发展演变。

2、对儒家的思想核心“仁” 的评析。

 

1、对儒家思想核心“仁”五个层次的分析。

2、实践“仁”的几个主要途径。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梳理儒家的发展演变,了解儒家的概念。对“仁”的五个层次有深刻把握;明确实践“仁”的几个主要途径。

 

9

项目7:第七部分

儒家思想综合评析(二)

 

1、对儒家 “义”的评析。

2、对儒家 “和”的评析。

3、先秦儒家的历史局限

4、儒家文化对中国及世界的巨大影响。

 

正确认识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通过学习正确认识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

 

 

10

项目8:第八部分

道家的概念与

代表人物

 

1、道家的概念及先秦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简介

2、解读《老子》第二十五章原文

 

解读道家经典思想,体会其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的不同含义。

 

11

项目9:第九部分

道家思想的智慧

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智慧

 

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保护,以及对后人的警示与启迪。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保护,以及对后人的警示与启迪。

12

项目10:第十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史

了解中国的传统建筑史,并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养成深入观察建筑物内涵的思维习惯,并扩充到其他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了解传统建筑的博大与精深。

13

项目11:第十一部分

中国青铜器史

了解中国的青铜器文化,及其中的文化内涵

养成审美思维,并从中窥视中国文化的渐进过程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作品分析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案和手段。

 

了解青铜器文化的精深。


6.2考核标准

(1)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实行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考核实行学期考核制,即每学期考核一次。本课程的总成绩以百分制计,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为4 :6,并实行“互否制”(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一项成绩不及格则总评成绩为不及格)。其中,平时成绩不及格者,在参加本课程的补考时,补平时考核的内容;期末考试不及格者,补期末考核的内容。补考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2)考核标准

序号

工作任务

评价方式

评分标准

分数分配

1

 

平时考核

课堂考勤

满分40分

满分10分:缺席一节,扣2分;缺席达到一定节数者,取消参加期末考试资格。

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按情况得分

满分30分:积极参与授课教师布置的作业,能独立分析作品并在课堂上演示,满分20分;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或踊跃讨论问题,且有一定见解,满分10分。

2

期末考核

期末笔试

满分为60分

在期末考试中,考核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对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合计

100

 

6.3教学资源建议

(一)师资要求

主讲教师均为硕士研究生,具有系统的哲学理论和专业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场地及设备

多媒体教室:可容纳110人左右

校内基地利用:图书馆等,建议学校购置生态文学类书籍,以供查阅。

校外基地利用:省图书馆、丹灶镇图书馆和其他学校图书馆,建议学院图书馆可与其他学校开通馆际互借服务。

 

6.4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 北京师大出版社,1994年。

    2、《国学典籍精读》佘斯大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 ,人民出版社,1996年。

4、《章太炎国学演讲录》天津大学编印,1983年。

 

 

 
 
 
友情链接
图片
图片
自定内容
恒大ems手机登录入口-恒大ems统一登录入口 办公室电话:0757-81773199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员村西街5号大院 / 佛山市南海区桂丹西路98号
邮编: 510655 / 528216
  粤ICP备
插件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