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想的力量引领广大青年
一提及高校,映入人们脑海的,便是“教学一线”、“科研圣地”、“思想集萃”、“言论自由”这些字眼,然而这些看似美妙的词汇,果真能完全涵盖高校的方方面面吗?笔者认为,恐怕并非如此简单。
为什么总有一些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公然宣扬错误的西方价值观?为什么总有一些高校学者在微博端肆意抹黑我们党和政府?为什么总有一些所谓的专家以“科研”、“学术”之名,行反人民、反社会之实?这都说明,高校从来就不是远离意识形态斗争、远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净土”。
高等学府,确实是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同时也是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斗争的主战场。高校这块“阵地”,如果主流思想价值观念不去占领,其结果必然是让与西方价值观念。因此,在高校的斗争前线,我们必须敢于亮剑,不惧攻讦,勇于同一切杂音、噪音、恶音作斗争。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长期以来,西方某些国家之所以对中国的“西化”与“和平演变”从来没有停止,尤其是在高校这块领域大肆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就是因为在他们的算盘里,我们的高校是能够随意进出的思想“堡垒”。而这是由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大学生群体,一方面有着朝气蓬勃、激扬青春、不为世俗羁、敢为天下先的特点,但另一方面,看待事物也容易走向偏激,易于受到不良思想的蛊惑。我们明白,国家的未来在青年;而西方国家也明白,掌控了青年也就掌控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路途中,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妥协。
高校教师本应该着力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看待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部分教师却常常在课堂上大放厥词、危言耸听,喜欢通过抹黑党和国家,来显示自身的清高,用不切实际的言语让大学生失去理想,这完全脱离了教书育人的原则,违背了人师表的标准。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是否具备、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将直接决定高校办学的方向是否正确、高校育人的大计是否顺利。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再荒诞的论断,如果被千百人谈论也就成了真理;再乖谬的诡辩,如果大家都认可也就变成了常识。教师这里思想烂一块,学生那里的思想就烂一片;如果教师的思想从根上就被西方思想腐蚀了,那么他一定会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甚至像“蝴蝶效应”一样,衍生出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形势是严峻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就要求高校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有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一定要有高度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高校这块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打造成宣传思想工作的“红土”、“热土”和“净土”。